發布時間:2014-06-09 發布人:劉慶雲
今年一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6651輛,銷售6853輛,同比增長1.2倍;考慮到國內消費環境已日漸成熟,加上出台的政策越來越有針對性,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售有望提速,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堅冰有望溶解。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發力度,認真研究市場,用好用活政策,開發適應各種需求的產品 ,使之成為一個強勁的增長點 。”日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汽車集團考察時這樣強調。
這是中國自發展新能源汽車以來,來自國家領導層的最高指示。就在習近平對新能源汽車表態前後,國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相繼出台了一係列有關新能源汽車的政策,長期困擾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些障礙陸續得到關注和解決。
中央——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加溫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啟動多年,相關的政策也出台了一籮筐。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依然麵臨很多障礙,也飽受業內人士和媒體的質疑,甚至對2015年能否實現50萬輛的推廣目標也心懷疑慮 。
鑒於目前的形勢,有汽車企業負責人指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缺少頂層設計,應該綜合利用財政補貼、稅收、金融等手段,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創造條件 。
正如人們對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解讀一樣,密集出台的新能源汽車政策在不斷向外釋放信號,也預示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正在進入深水區。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新能源汽車長遠發展所需的頂層設計正在被完善。
受習近平表態的刺激,資本市場給予積極回應。5月26日,滬深兩市一開盤,新能源股便集體上漲,盡管當天上證指數以下跌收尾 ,汽車如比亞迪等新能源汽車股票仍被牢牢封住漲停,充電樁概念股和特斯拉概念股的表現依然十分活躍。
與習近平的表態相呼應的,是國家和地方已經或準備出台的一係列政策 。
江淮汽車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工信部於5月21日邀請了39個新能源汽車推廣示範城市或區域的負責人共同商討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意見,會議的主題之一,就是清理地方保護政策。有消息稱,政府或許會在短期內出台專門文件,廢止所有現行的新能源汽車地方目錄,未出台的地方保護政策也將被叫停。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確認:工信部確實有計劃加速清理地方保護政策,其中能夠確定的是,全國要有統一的市場目錄,地方在原則上不能設置企業準入和產業準入的獨立目錄。 據了解,工信部的這次行動是對國務院副總理馬凱3月於深圳調研時的回應。當時,馬凱在主持召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座談會”上提出,下一步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重點是要做好八件事,“堅決破除地方保護”就是其中之一。 同樣在行動的,還有國家稅務總局。5月15日,國家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副司長林楓就節能環保稅收優惠政策進行在線解答時說:“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購置稅還沒有具體的優惠政策,安徽快三正在積極研究鼓勵購置新能源汽車的車購稅政策。” 對於網友提出的哪些車型可以免征消費稅的問題,林楓表示,為扶持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促進汽車行業節能減排,現行消費稅政策規定,電動汽車不被納入消費稅征收範圍。對城市公交企業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購置的公共汽電車輛,免征車輛購置稅。 上述兩部委的表態顯然是在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創造公平的環境,並掃清障礙。 地方——漸成一呼百應之勢 好消息也在不斷從地方傳來。 日前,北京市發改委、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經信委聯合下發了《北京市示範應用新能源小客車自用充電設施建設管理細則》(以下簡稱《細則》),要求北京的新能源汽車經銷商、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商、物業公司等部門,配合北京消費者的自用充施建設。此《細則》將有助於解決充電樁安裝中的難題。 《細則》明確指出,新能源小客車生產企業負責組織單位和個人的充電條件確認、充電設施建設,並納入售後服務體係;小區物業、業委會對充電設施建設應予支持和配合。供電公司必須在7個工作日內答複用電報裝和供電方案答複;而充電設施建設企業根據供電方案3個工作日內完成充電設施工程建設等後續工作。 這意味著,充電設施難進小區的問題,也獲得了政策層麵的支持。 此外,地方政府出台的一些補貼政策也頗為給力。 5月20日,上海市政府發布《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暫行辦法》,對於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以及燃料電池車都有不同程度的補貼。 新辦法對純電動乘用車的補貼額度為4萬元/輛,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含增程式)的補貼額度為3萬元/輛,補貼力度和舊辦法一致。而對於燃料電池乘用車和商用車,新辦法規定,補貼標準分別高達20萬元/輛和50萬元/輛。 新辦法還規定,對直接或組織員工一次性購買新能源車超過10輛的法人單位,上海市再給予2000元/輛的財政補助。對汽車廠家,每回收一套新能源車動力電池,上海市給予1000元補助,這較舊辦法的300元有大幅提高。此外,新能源汽車的免費牌照政策也得以延續。新辦法中,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用於非營運的,上海市免費發放專用牌照額度。 武漢也出台了鼓勵新能源汽車的新政,明確單位及個人購買使用新能源車,按國家補貼標準的1∶1給予地方配套補貼。目前,國家財政對純電動乘用車補貼最高為6萬元/輛,這意味著,在武漢市購買一輛新能源汽車最高可獲12萬元補貼。 武漢的新能源車還將享受免交城市道路橋梁隧道車輛通行費,在指定公共充電設施場所可免費充電,在市內行駛時不受尾號限製等“優待”。公共設施方麵,武漢市在現有4座大中型充電站和160多個交流充電樁的基礎上,計劃投入4430萬元建設1280個充電樁,同時明確在城市新建小區和公用大型停車場需按20%的比例規劃和配置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統一智能充電管理服務平台。此外,武漢市還將把新能源汽車納入政府采購範圍,規定政府公務、公交等公共服務部門更新或新增車輛的50%必須采購新能源汽車,遠城區新增出租車輛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車。這些鼓勵政策於5月底正式實施,試行期將至2016年6月30日。 江蘇省將按照中央財政補貼標準的40%對購置新能源汽車進行補貼,相應地市財政的補貼力度則不低於60%。 車企——聞風而動強力推進 民生證券的分析報告認為:“在國家補貼政策的基礎上,新能源汽車的購置與用車成本進一步降低,政策引導的效果值得期待。” 據悉,北汽新能源正在執行名為“234”的計劃:今年年底北汽純電動驅動電車達到200公裏以上,明年達到300公裏,2016年達到400公裏。北汽相關負責人認為,在中國,電動汽車推進在技術本身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問題方麵仍有難點,如果這兩點都推進,電動汽車將有比較大的普及量。 一汽集團則表示,將采用“三步走”方式實現成為新能源汽車的領跑者目標:到2016年,初步形成電機、電池係統的產業化能力,完成重點車型的商品化開發;到2018年,實現新能源產品規模化、產業化,支撐企業第四階段燃油限值目標的實現;到2020年,完成全係車型產業化準備,具備批量投放能力,占據全國15%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領跑者。 比亞迪發布公告稱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能未來將麵臨不足。據了解,比亞迪今年將在長沙、西安、韶關、寶雞等地相繼開始電動汽車的商業化運營。 市場也不斷傳來好消息。今年一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6651輛,共銷售6853輛,同比增長1.2倍。北京新能源車申請人數也已經超過了指標數,需要搖號。一位證券分析師分析認為:“考慮到國內消費環境已日漸成熟,加上出台的政策越來越有針對性,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售有望提速,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堅冰有望溶解。” 江淮股份乘用車營銷公司新能源營銷部副部長方良海告訴記者:“習近平對新能源汽車表態,傳遞了兩層意思:一是新能源汽車在推廣中確實有困難;二是講話有頂層設計方麵的考慮。近期的一係列消息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一個刺激,企業要把握這樣的機會,做好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研發,完善售後服務,為消費者提供好的產品。”